历下区商贸发展情况

2016-05-11 来源: 来源: 浏览:

商贸服务业作为历下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一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在服务业占比达到85%的经济结构中,商贸服务业已成为全区第二大支柱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和拉动作用不可替代。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的作用明显减弱的情况下,扩内需、促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调控手段。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商务工作,大力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采取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重视培育新兴产业,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确保了商务服务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14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0亿元,增长12%。在全市继续保持总量第一。

  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依靠创新驱动,激发市场活力 

  2013年12月全市首家电子商务产业园--济南山大路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挂牌成立,为扶持产业发展,区政府专门出台政策,每年列支2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服务壮大电商企业,培育网商龙头企业,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深化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时至今日产业园已成立了一年之久,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区的产业扶持政策难以落地问题。去年市级电子商务扶持资金已到位。二是园区内配套机构及相关服务平台没有建立完善。三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匮乏。四是资源整合能力差,能利用的商业载体较少,载体聚集度不高。

    解决上述问题,不是单靠一个职能部门能解决得了和解决好的事情,需要全区的通盘考虑和各相关单位的合力推动。发展电子商务,加快电商园建设,不是划出一片区域、挂上一个牌子、出台一项政策、召开几次会议那么简单,需要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定位引导和规划指导,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需要财政的真实投入。这种投入不仅要体现在招商促进、筑巢引凤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创业平台的打造上、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备上、龙头企业的培育上、领军人才的引进上、街区环境的综合治理上,等等,需要政府拿出实实在在的方案,舍得投入真金白银,切实改善园区的软硬环境,为争创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快燕山黄金珠宝街建设,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增长

    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引擎,区里决定在窑头路打造黄金珠宝聚集区。我们坚持商业规划引领,以建设“江北黄金珠宝第一城”为目标,投入50万元委托招标,编制了《历下区黄金珠宝街商业规划》,以此为指导,大力推进济南燕山黄金珠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目前区内拥有山东国际珠宝交易中心、山东银座珠宝交易中心、山东大润国际黄金珠宝交易中心三家大型企业。一期建设项目于去年顺利开业,总营业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00余家,聚集品牌60多个。

  珠宝城开业一年来,虽然经营上逐步走上正轨,但是,与开业时珠宝城招商火爆的局面相比,目前整个珠宝市场变得萧条冷清了许多,甚至出现商户退租的情况。分析原因,一是2014年以来,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消费增长乏力,黄金珠宝行业形势严峻。预计销售额比2013年下降30%,为十年来最低点,大润珠宝交易中心经营商户亏损面达80%以上。虽然又引进台湾绮丽红珊瑚、台湾沉香大王、正善堂银器等知名品牌,但经营仍是举步维艰。目前,已有9家商户从大润撤出;山东国际珠宝交易中心现在的出租率也仅有75%,有大的客户提出退租,招金已经撤柜;银座珠宝交易中心目前还较稳定,出租率也仅有85%,但也有不少小的业户退出,造成场地闲置,给市场带来不良影响。二是受我市英雄山片区、明湖珠宝城、舜井街淳和婚庆珠宝等诸多项目密集建成招商的影响,受山东境内珠宝市场整体变化的影响,受河南、天津等周边地区珠宝城相继建成完善的影响,对燕山珠宝城经营带来很大冲击,对商户资源的恶性竞争,导致退租现象。

三是珠宝城发展环境需要尽快改善,市场化运营体系需要更加科学和完善。目前,区内三家企业各自为政,为争夺商户,竞相压低租金恶性竞争,挖墙脚,没有科学规范的统一管理。

   措施建议:

  (一)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对商贸服务业整体发展不利,黄金珠宝行业也不例外,进入发展瓶颈期。越是在严峻的形势下,企业发展越是需要政策环境的支持,需要政府的呵护,黄金珠宝作为我区大力培育的新兴特色产业,更是离不开政府的鼓励引导和保驾护航。

  (二)着力提升整个“金宝街”的知名度,聚集人气。单靠济南市的城市居民去拉动珠宝城的消费远远不够,需要吸引济南周边城市,乃至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来济南消费,得以带动整个珠宝城的繁荣。因此,需要加大资金扶持,尽快启动“金宝街”广告宣传策划及配套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大“金宝街”对外宣传力度,利用多种渠道和媒介,进行全方位、广渗透、立体式的广告宣传。加强与旅游部门的协作,借鉴旅游发达城市经验,策划形成黄金珠宝城旅游参观项目,吸引消费者,扩大知名度。同时,加大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美化改造力度,进一步烘托“金宝街”的商业氛围,大力吸引消费者。

  (三)加强企业自治机构建设,提高规范化运营管理水平。济南历下“金宝街”商业运营有限公司虽然已注册成立,但是,要真正提高其市场化运作的能力水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在体制机制上,更加贴近市场化规范运营的要求,更好地发挥综合协调服务职能。当前形势下,尤其注重增进企业间的共识与互信,相互支持,抱团取暖,共渡难关,而不是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压价竞争。

  (四)研究出台有利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政策引导。对从事黄金珠宝研发设计、高端制造、品牌推广、创新提升的重点企业和高端人才给予政策和待遇上的倾斜照顾,加快产业和智力引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五)加强工作领导,完善促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燕山黄金珠宝街建设涉及的工作环节很多,牵扯的部门很多。应尽快成立“金宝街”建设综合协调推进机构,按照《商业规划》确立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加强对街区建设发展的整体引导和推进,强化部门间的领导责任、分工协作和目标管理,形成发展的整体合力。

  三、提升商业街建设水平,强化特色塑造,打造靓丽城市名片

  充分挖掘商业街区历史和文化内涵,发挥自身的区位条件、历史传承、文化资源、建筑形态等优势,加强商业街区独特性和差异化塑造,以泉城路打造全国著名商业街为推动,大力实施芙蓉街、曲水亭、泉乐坊、红尚坊、世茂王府街、百花洲片区的“一主街六附街”发展战略。目前,泉城路商业街被认定为全市首批“山东省特色商业街”和“济南市著名商业街”,芙蓉街被认定为“济南市特色商业街”,百花洲特色片区正抓紧施工建设,泉城路创建国家著名特色商业街工作正积极推进。

   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市规划与商业规划融合度不够,造成商业街先天缺陷,商气不足。如:部分商业街车辆通行功能过强,弱化了商业氛围。街区周边区域缺少客员运送能力及停车位,造成街区人流不足。二是特色不突出。街区内建筑形态、历史文化、商业业态的特色没有充分挖掘。三是商业定位不明,商业动线不清,商业业态差异化较低,街区缺少核心商业业态,商业辐射能力不强。四是政府在街区业态调整及后期运营话语权不足。开发建设单位自持物业自行运营回报周期较长,开发商往往采取直接出售产权方式回笼资金,造成后期运营困难。五是协调机制不健全,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工作涉及诸多市职能部门,缺少统一协调服务机制。后期运营缺少精细化管理手段,日常管理缺少标准及规范,街区商业缺少准入退出机制。

  措施建议:

  (一)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

  是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的关键,商业街区在保护开发中以政府为主导,无论投资主体是何种性质都得到政策支持。多数地区成立了由当地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各有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参与的领导小组或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或实体公司具体推进项目建设,并在改造完成后进行招商、管理等工作。

  (二)确立改造的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观念

  如果改造的着眼点只是一条商业名街,不考虑街道所在区域的整体性,就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基础配套设施滞后的问题,难以达到较理想的保护开发效果。商业街区的改造是个系统工程,必须进行区域整体改造,以一条主街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整体进行规划建设。要按旅游景区和商业街区相结合的模式,确定合理的开发改造方案,合理配置街区内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各种辅助配套设施。

  (三)育商养商是打造街区繁荣的基础

  街区的成长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开街之初,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进行招商,涵养水源、放水养鱼,培养市场,引导消费,凝聚人气,为街区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四)业态定位明晰

  以精心提炼的文化元素为招牌,结合旅游纪念品、休闲、特色餐饮等,在街区内划分不同的功能区片,结合特色,明晰各自业态定位,有选择的招商,使街区打造成功并逐步走向成熟。在规划之初就进行较为明确的功能区片划分和业态定位,结合业态所需对经营场所进行了精心设计,并在改造完成之后,严格按照业态定位进行招商。

  四、稳步促进外贸发展

  2014年一季度,我区外贸进出口累计完成22149万美元,同比下降28.9%;其中,出口累计完成11431万美元,同比下降34.9%,进口累计完成10718万美元,同比下降21.3%。我区进出口总量居市内四区第一。按照市外贸进出口计划预分配表,我区2015年进出口计划15.2亿美元,其中出口8.4亿美元,进口6.8亿美元。

  (一)2015年一季度历下区重点外贸企业情况分析

  我区自有企业一季度实现进出口21249万美元,同比增幅15.7%。去年同期市划拨数为1.3亿美元,抬高了我区去年的进出口额的基数,是我区一季度进出口出现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目前,历下区2015年一季度实现进出口实绩的企业150家,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减少,其中出口企业106家,进口企业44家;过千万的出口企业3家,进口企业4家。2015年企业预计情况分析如下。

    出口方面:我区今年一季度企业发展态势较好,大部分企业实现了较好的增幅。尤其是济南秦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014年实现出口3459万美元。该公司主营重型卡车、叉车出口,现取得重汽集团垫款政策支持(即先拿货后付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且取得银行融资贷款,仅重卡一项每月可取得400万美元的增幅。其发展的“秦工国贸通”综合服务平台与“秦工商学院”外贸培训基地已渐入正轨,下一步还将增加食品、化妆品类的进口业务。2015年一季度实现出口2000万美元,同比增幅187%,全年预计完成出口1亿美元,增量6500万美元。山东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实现出口5148万美元,今年一季度出口为零。该公司主营化肥出口,2011-2014年受化肥出口淡旺季关税的制约,出口窗口期为每年的6月-10月,2015年我国取消了化肥出口的淡旺季关税,且中能集团将60万吨的尿素、二胺化肥交由该企业自营出口,全年出口额可大幅增长。但目前其受银行方面的制约,预计在5月底资金困难会得到缓解,实现出口。我区出口企业方面的最大减量为山东电力基本建设总公司,其2014年实现出口1.66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出口3000万美元。该公司主营国外电厂设计建设,现有在建项目2个,其中赞比亚项目可拉动出口5000万美元,沙特项目因国外客户要求全球采购,无法实现国内设备出口,其他项目暂无启动计划。2015年预计完成出口5000万美元,减量1.1亿美元。

  进口方面:我区2015年进口企业发展缓慢,8家支柱型进口企业仅两家实现了大幅上涨。山东省出版对外贸易公司,2014年实现进口8737万美元,2015年一季度实现进口2888万美元,增幅73.3%。该公司主营纸浆进口,2015年一方面纸浆进口市场形势要求进口企业需要减少转口贸易的数量,另一方面去年12月底至今的人民币贬值和宽幅波动也严重增加了进口成本,其全年进口额前期会有所增长,后期发展不明朗。山东招标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实现进口2028万美元,2015年一季度实现进口1682万美元,比全年同期净增1674万美元。该公司主营机电产品、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以及其他货物、服务的国内国际招标代理及相关业务的咨询服务,进口业务是其国际招标业务的附属业务,即为招标客户提供的附赠服务,业务存在偶然性,且不独立核算,在预测数据上缺乏前瞻性。山东东岳国际经贸合作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实现进口8276万美元,出口294万美元,2015年一季度实现进口1126万美元,减幅26.4%。该公司主营实验室设备及医疗器械进口,受我国要求医院设备国产化以及银行收缩贷款放开情况的影响,增速放缓。2015年其加大了在外经方向的发展,外贸业务拓展放缓。山东轻工业供销公司本是我区进口方面的最大增量,但自2月份起,其进口的主营产品都出现了价格倒挂,进口额大幅下滑,一季度进口额2958万美元,降幅-52.1%。

  (二)努力方向及具体工作措施

  我们将按照抓好一个契机,找准一个新方向,促进外贸转变增长方式的工作思路,即以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审批权下放区县为锲机,把好“入口关”,在外贸企业入行开始跟踪至落地,对有意向落户我区的外贸企业挖掘、服务“无死角”。 一个新方向:将跨境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园区建设作为我区外贸工作的新方向来抓,以园区为依托,重点扶持秦工国际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外贸企业间资金、业务、信息合作的平台,聚集优秀外贸企业抱团发展,促进我区外贸工作向更加新颖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转变增长方式:转变仅依靠传统贸易方式增加进出口的僵化模式,将已形成的对外承包工程拉动出口、服务外包拉动出口、加工贸易拉动出口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着力推进企业开拓新市场。

  一是强化服务职能。我区于2012年起着手申请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审批权,2014年7月2日获得了该项资质,并于今年正式行使该权利。通过备案登记审批,我们可在第一时间掌握企业信息,了解企业需求,跟进沟通服务,高效快捷的帮助企业落地,并进一步推动业务开展。4月1日起我局正式开始审批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目前已审批15家外贸企业。

  二是发挥产业集群优势。积极跟进我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加大行业内的政策宣传和引导,突出以企引企效用,实现优质外贸企业聚集,以集群优势开拓市场,抱团发展。积极打造秦工国际的“国贸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依靠网络营销推广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开展跨境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业务的新型立体式外贸业务拓展模式,带动园区内外贸企业创新发展。并用足、用好中央省市区四级外贸政策,培育现有外贸企业增加业务量,形成新的增长点。

  三是加强与企业和职能部门的沟通互动。加大与业务相关部门的协作,加强对外贸相关的税务、海关、信保等专业知识的学习、政策的了解,提高工作效率。一季度已组织区内外贸企业参加市级大型政策培训四次,下一步我们将狠抓企业走访调研,对区内50万美元以上进出口额的外贸企业情况进行新一轮摸底,掌握好企业经营状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的方案。